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学术交流会议暨青年学术沙龙顺利召开

来源: 时间:2023-12-27
       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实现协同提升、助力青年人员成长,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学术交流会议暨青年学术沙龙在武汉顺利召开。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所长江陆斌,党委书记、副所长陈丰伟,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副所长龚鹏、周溪,以及60余名专家、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周溪主持。

       周溪首先代表武汉病毒研究所对江陆斌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两所多年来在新发传染病防控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平台及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希望未来两所继续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共同为我国生物安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支撑。
 

周溪致辞
 
  会上,两个单位的六名青年科研代表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酒亚明研究员以《Cytoskeleton under infection, an imaging based study》为题,以揭示宿主细胞中间丝在寨卡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沙门氏菌毒力因子SopB挟持宿主细胞中间丝促进细菌复制等成果为例,讲述了团队在病原宿主互作的细胞生物学及光学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武汉病毒研究所宁云佳研究员的报告题为《高致病出血热病毒宿主互作机制及抗病毒干预研究》。他围绕主要研究对象——出血热(布尼亚)病毒模型,介绍了其所在学科组在非结构蛋白NSs与病毒包涵体:“包涵体监狱”假说、病毒复制机器与细胞互作以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GP-细胞互作网络的构建及靶向性抗病毒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黄威研究员以《蚊虫肠道共生细菌对抗疟疾的策略研究》为题,重点分享了其团队如何利用共生细菌和转基因蚊子来对抗疟疾。他还介绍了其团队关于蚊媒传染病的蚊期感染平台、蚊虫遗传操作体系等平台建设,以及利用共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转基因蚊虫阻断蚊媒病毒等方面的布局思考。

       武汉病毒研究所李淑芬青年研究员通过题为《高致病性病毒诱发炎症反应的致病机制研究》的报告,逐一介绍了其所在学科组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和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开展炎症反应机制研究的多项进展,相关工作揭示了病毒通过激活炎性细胞死亡通路介导重度炎症反应的致病机制。

       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珂研究员的报告题为《Virus Infection and mRNA Nuclear Export》。他由RNA在病原体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易作为检测、预防和治疗的靶标来引入,分享了其团队在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抑制宿主mRNA输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武汉病毒研究所青年研究员曾文波做了题为《HSV-1 H129可视化工具病毒》的报告,展示了如何利用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构建了新型顺向跨突触神经环路示踪工具,以及如何基于HSV-1 H129株扩增子开发了新型快速、高效顺向跨单级示踪系统等学术成果。

       此次会议是实质性落实两所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为展示阶段性科研成果、增进科研骨干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两所进一步深化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领域合作奏响了新号角。
 
两所青年科研代表作学术报告

 
会议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