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病毒性丙型肝炎药物研发亮点解析

来源: 时间:2015-03-09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1989年发现的一种肝炎病毒。虽然病毒性丙型肝炎患病人数相对于病毒性甲型肝炎和病毒性乙型肝炎来说要少得多,但它的危险程度并不比甲肝和乙肝低。目前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遵循应答指导治疗原则,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а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48周。

  病毒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慢性基因1型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在完成标准治疗方案后,仅有接近一半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或完全治愈。同时标准疗法存在治疗周期长、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大等缺点。因此许多医药研发公司已经认识到病毒性丙型肝炎市场上仍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且存在相当大的商业潜力,因此,该市场一直是近年来治疗传染性疾病药物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数据来源:根据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数据库检索结果整理

  数据检索时间:2014-07-10

  1 病毒性丙型肝炎在研药物主要研发公司 

 

  目前病毒性丙型肝炎研发管线有847个在研药物,默克在研药物最多超过了140个,罗氏、葛兰素史克、吉列德、百时美施贵宝、勃林格殷格翰等公司在研的病毒性丙型肝炎药物也较多。

 

  一、直接抗病毒药物是病毒性丙型肝炎药物研发的重点领域 

  目前病毒性丙型肝炎研发管线有847个在研药物,其中研究最热的药物为HCV直接抗病毒药物。目前在研的HCV直接抗病毒药物共有445个,占全部病毒性丙型肝炎在研药物的52.5%。HCV直接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NS5B聚合酶抑制剂、NS3/NS4A蛋白酶抑制剂、NS3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NS4B 抑制剂。其中在研的NS5B聚合酶抑制剂药物最多。

 

    

2 病毒性丙型肝炎在研药物作用机制 

  数据来源:根据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数据库检索结果整理 

  数据检索时间:2014-07-10 

 

  二、已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以NS3/4A蛋白酶抑制剂为主,NS5B聚合酶抑制剂药物潜力十足 

  2011年,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Telaprevir(Vertex公司)与Boceprevir(默沙东公司)的上市并与标准疗法的联合应用是HCV治疗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此之后,新一代蛋白酶抑制剂Simeprevir(强生公司)2013年通过FDA审批上市,Asunaprevir(百时美施贵宝)、Vaniprevir(默克)处于新药注册阶段。病毒性丙型肝炎NS3/4A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研发的成功标志着HCV直接抗病毒时代的到来。美中不足之处为NS3/4A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标准疗法(聚乙二醇干扰素а联合利巴韦林)联用。

  2013年吉列德公司研发的NS5B聚合酶抑制剂Sofosbuvir上市,NS5B聚合酶抑制剂抗病毒能力强于HCV 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NS5B聚合酶抑制剂Sofosbuvir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利巴韦林联用。这是治疗病毒性丙型肝炎的一大突破,患者可以不服用干扰素从而极大的减少了不良反应。AbbVie公司研发的另一种NS5B聚合酶抑制剂Dasabuvir处于注册前阶段。

  2014年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NS5A抑制剂Daclatasvir在美国、欧盟申请新药上市。NS5A抑制剂是一种抗病毒能力强、可用于更广泛基因型HCV患者的新型治疗药物。这类新药未来研发的成功将是广大HCV患者的又一大福音。

  

  

三、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开启病毒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新时代 

  病毒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主要包括:(1)蛋白酶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联用;(2)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3)NS5A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4)2种NS5B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联用;(5)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三者两用。在不使用干扰素或利巴韦林的情况下,很多直接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的临床试验显示出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同时副作用明显减轻。

  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连同抗病毒能力更强的NS5B聚合酶抑制剂,以及可用于更广泛基因型HCV患者的NS5A抑制剂的快速研发,已经开启了实现“更短的治疗持续时间,更高的病毒答应率”的多药物治疗的新时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