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勒纳研究所George Stark教授受邀“葛洪论坛”

来源: 时间:2016-10-14

  1012日,应“葛洪·大师论坛”邀请,勒纳研究所(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杰出科学家George Stark教授在武汉病毒研究所1号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New insight into how cells respond to type I interferons”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李朝阳研究员主持。

      

  报告会上,据Stark教授介绍,高浓度的I型干扰素可引起细胞内STAT1STAT2的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1STAT2结合IRF9形成ISGF3,启动所有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细胞内SOCS1和其它干扰素诱导的负向调控因子的表达能抑制STAT磷酸化,从而快速关闭大约75%的起始诱导基因的表达。然而,STAT1STAT2IRF9作为ISGF3的起始目标,在干扰素刺激下这三种蛋白的浓度大量持续增加。没有酪氨酸磷酸化的这三个蛋白形成另一种三元复合物,非磷酸化的ISGF3,维持大约25%ISGs的表达。癌细胞暴露于持续低水平的干扰素中仅诱导ISGs,而一些诱导的蛋白对癌细胞是有利的因为他们能帮助抵御DNA损伤。另外,其研究团队还发现STAT2的一个新的磷酸化位点T387可以负向调节干扰素的免疫应答。未经处理的细胞中,大多数STAT2 T387持续被磷酸化,在干扰素处理的细胞中,STAT2 T387的磷酸化逐渐减少。STAT2 T387A突变体比野生型更有效的调节ISGs的表达,并且在干扰素介导的免疫应答中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T387存在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共识序列中,CDK的抑制剂能降低T387磷酸化。因此,使用CDK抑制剂在临床上可能提高干扰素的作用效果,从而对抗病毒治疗和肿瘤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George Stark教授报告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幽默并富有哲理,使现场气氛相当活跃,而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也引起了全所师生的广泛关注。会后,在场师生与Stark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收益颇丰。 

 

   George Stark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化学、免疫学、病毒学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诸多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曾先后担任《Cell》、《EMBO J.》,《J Biol Chem.》等多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编委。其目前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被SCI引用3.5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3500余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