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来源:武汉病毒所 时间:2025-09-16

  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室)聚焦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新型免疫及干预策略、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三个研究方向,致力于实现高致病性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干预策略的原创性理论突破和生物安全关键设备等技术创新,有效服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为更好地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根据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设立全重室开放课题基金。现公开发布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热忱欢迎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一、重点资助领域

  全重室开放课题应紧密围绕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2025年度拟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方向一、病毒跨种传播与感染机制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媒介与野生动物病毒谱解析、病毒遗传演化与流行规律、跨种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病毒宿主适应性突变机制、受体结合与入侵机制解析、传播途径与效能研究、新型病毒分离与假病毒构建技术等。

  方向二、高致病性病毒与宿主互作及致病机制

  包括但不限于病毒入侵复制及组装释放机制、病毒-宿主蛋白互作网络鉴定、出血热/脑炎/肺炎等重症发生机制、炎症风暴调控因子筛选、血脑屏障破坏机制、多组学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类器官与动物模型构建、共性致病靶点挖掘等。

  方向三、研发新型广谱抗病毒疫苗与干预技术

  包括但不限于广谱保护性抗原设计与优化、通用疫苗载体开发(病毒样颗粒/mRNA/纳米颗粒等)、广谱中和抗体与纳米抗体筛选、抗体人源化与多特异性改造、抗病毒小分子与核苷类药物设计、抗体-药物偶联技术、免疫应答与逃逸机制解析、多技术路径疫苗平台构建等。

  方向四、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创新

  包括但不限于CRISPR等新型核酸即时检测技术、病原体高通量筛查与精准鉴定技术、微流控细胞芯片病毒分离系统、类器官及基因工程动物感染模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关键设备国产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体系等。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须为依托单位以外的科研人员;

  2、申请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

  3、申请人应具有独立或牵头完成课题既定成果的能力;

  4、承担本实验室(或原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开放课题的科研人员不得重复申报;

  5、申请人需联合全重室固定研究人员合作申报,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持续性,鼓励临床机构、疾控系统与高校、科研机构跨单位合作。

  三、资助说明

  1、‌资助额度‌:6万元/项/2年,其中2025年度资助3万元。

  2、研究周期:2025年10月—2027年9月。

  3、申请人应如实填写《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不得提交含涉密内容的课题申请,申请需符合《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条例》。详见全重室网站:https://klv.whu.edu.cn/info/1438/11223.htm。

  申请书经本人及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后(一式2份)邮寄至全重室,同时提交彩色扫描电子版材料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为:姓名-单位-课题名称。电子申请书和纸质申请书的内容必须一致。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受理截止至2025年9月23日。

  4、全重室组织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经主任办公会审议批准后立项,并签订任务书。

  四、成果管理

  利用开放课题取得的论文、专利、专著等成果,须注明“受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编号:XXX)”,或英文“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irology and Biosafety (No. XXX)”,未按要求标注的成果不计入结题考核。

  课题研究成果包括通过开放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获奖、课题推广(转让)或应用等。需有至少一项成果在单位中标注有“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或“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irology and Biosafety”。

  五、经费管理

  开放课题经费严格按全国重点实验室有关管理办法执行,主要用于设备费、业务费和劳务费。资助经费不外拨至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需在本实验室依托单位报销使用。

  六、‌结题要求‌

  与全重室合作发表研究论文1-2篇,并标注由本课题资助;完成结题报告、经费支出报告和成果清单。

  七、‌其他

‌  1、申请材料需真实有效,如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将取消资格并通报。

  2、本指南最终解释权归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所有。

  3、材料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报送地址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道金龙大街262号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孔老师,027-87998938

  电子邮箱:kongaq@wh.iov.cn

  报送地址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老师,027-68754592

  电子邮箱:klv@whu.edu.cn

  八、附件

  《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doc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