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杆状病毒口服感染因子P74功能研究进展

来源: 时间:2024-05-29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志红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AcMNPV P74 is cleaved at R325 and R334 by proteinases of both OB and BBMV to expose a potential fusion peptide for oral infection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的研究论文。

杆状病毒在昆虫中的初始感染是由一系列被称作口服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s ,PIFs)的蛋白分子参与完成的。目前报道有10种PIFs,除PIF5外,其余PIFs形成PIF复合物,缺失任一PIF的病毒会完全丧失对昆虫的口服感染能力。但这些PIFs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P74也称PlF0,是第一个发现的口服感染因子。该研究发现,P74会被包含体的内源蛋白酶以及宿主中肠的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在R325和R334位点发生剪切,剪切后会暴露出潜在的融合肽;如果剪切位点发生突变,则会显著降低病毒的口服感染能力。该研究修正了以往的P74剪切激活模型,并提出P74可能类似于I型膜融合蛋白在口服感染中发挥作用。

武汉病毒所汪习副研究员,胡志红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李卓睿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jvi.00235-24

图示:A. P74剪切模型;B. P74剪切产物P74-C的N末端存在具有双亲性螺旋特征的潜在融合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