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武汉病毒所袁志明/夏菡团队揭示蚊虫感染传播西藏环状病毒风险

来源: 时间:2024-03-28

环状病毒(orbivirus)是一类通过媒介昆虫(蚊/蠓/蜱等)传播的基因组为十节段的双链RNA虫媒病毒。环状病毒可引发人类疾病,如克麦罗沃病毒(Kemerovo virus,KEMV)和钱吉诺拉病毒(Changuinola virus,CGLV);也可导致家畜严重疾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sickness virus,AHSV)等。西藏环状病毒(Tibetorbivirus)是2014年报道从西藏的多斑按蚊中分离获得并命名的一种虫媒病毒,后续云南、广东等地,以及尼泊尔和日本也报道从蚊和蠓中分离到该病毒。TIBOV能高效感染哺乳动物和蚊虫来源的多种细胞系,血清学研究发现猪、牛、羊等家畜中检出其抗体,表明TIBOV具有感染动物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兴虫媒病毒,目前的研究还仅局限在病毒的分离和体外病原学特征鉴定方面,缺乏其传播媒介相关研究。

2024年3月26日,武汉病毒所袁志明/夏菡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mSphere在线发表了题为“Evaluation of vectorsusceptibility in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pipiens pallens to Tibet orbivirus”(《埃及伊蚊和淡色库蚊对西藏环状病毒的媒介能力研究》)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通过人工病毒血餐感染,首次系统评估了两种蚊子(埃及伊蚊和淡色库蚊)感染和传播TIBOV的风险,以及病毒感染蚊虫后的免疫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埃及伊蚊(洛克菲勒品系)和淡色库蚊(北京品系)两种蚊子都可被TIBOV感染,但是埃及伊蚊的感染率(~65%)要远高于淡色库蚊(~14%)。两种蚊子的唾液中病毒的检出率和载量均很低,表明这两种蚊子不是TIBOV的主要传播媒介(图1)。埃及伊蚊在感染TIBOV后,Toll和IMD信号通路下游的抗菌肽相关基因下调,提示病毒在感染早期通过抑制蚊虫宿主的防御能力而增加了病毒的感染能力。该研究增加了我们对蚊虫感染传播环状病毒风险的认识,未来还需要对更多的蚊种和蠓虫传播病毒的风险开展评估。

武汉病毒所博士研究生任南洁、晋钱钱为论文第一作者,袁志明研究员和夏菡青年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菲律宾热带医学研究所Ferdinand Salazar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刘起勇研究员为合作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武汉病毒所青年突击队项目的资助。

图1.人工病毒血餐感染评估埃及伊蚊和淡色库蚊对西藏环状病毒的媒介能力。A.人工血餐感染和蚊虫检测流程图;B-E.蚊虫的感染率、散播率、传播率和传播效能;F-H.蚊中肠、头和唾液腺中的病毒载量。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msphere.00062-24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