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简介
所长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机构
院所风貌
机构设置
科研系统
管理系统
支撑系统
人才队伍
研究员
青年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博士后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合作与交流
研究单元
研究生教育
通知公告
教育概况
招生信息
培养过程
学子风采
党建与科学文化
党建工作
党群组织
纪监审工作
统战群团
离退休工作
学习园地
警示案例
科研平台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湖北日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表示 埃博拉病毒在我国暴发可能性极低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14-08-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俊、通讯员汤华波、王以豪、实习生党李丹)“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埃博拉病毒在我国暴发可能性极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昨日表示,该所持续多年开展病毒流行病学监测,没有在我国发现此次在非洲流行的高致病性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痕迹。
埃博拉病毒持续在非洲肆虐,由于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而受到全球重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危宏平研究员介绍,埃博拉病毒最早在1976年就被发现,但从未在非洲以外的地方蔓延。目前证据显示,非洲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该所科学家早在2012年就在我国蝙蝠中监测到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踪迹,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内蝙蝠中发现疑似埃博拉病毒的案例,所幸是烈度较低的“雷斯顿”埃博拉病毒,不会对人造成传染。
我国自SARS病毒暴发后,社会整体对传染病防控意识有了显著增强,公众越来越关心他国疫情以及是否会蔓延至国内。对此,专家表示,埃博拉病毒与SARS病毒相比致死率更高、破坏性更大,而SARS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埃博拉病毒则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分泌物等传播。我国虽然没有发现过埃博拉病毒,但科学界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病毒快速检测方法、传播机制、抗体中和效果等方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埃博拉病毒检测技术在法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经过了活病毒的验证,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很多材料均已具备。此外,该所还拥有生物安全P3实验室和在建的郑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对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组织材料进行相关操作与研究。
我国目前对埃博拉病毒应主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加强疫区回国人员登记,将满足条件的医院确立为救治医院,方便发现相关人员出现发病症状时及时送医等。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21天,疫区归国人员无症状不必做相关病毒检测。
附件下载:
上一篇:【文汇报】专家称:国内埃博拉疫苗研发需5至10年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面对埃博拉,我们严阵以对
科学普及
【湖北日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表示 埃博拉病毒在我国暴发可能性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