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目前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将面临重大改革。
新的改革方案,将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
根据《方案》,在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革,是要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设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中央财政科技经费中公开竞争方式的财政科研计划将面临全面改革,重新优化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大类。
据了解,此次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实施。2014年,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先行组织部分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2016年,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基本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2017年,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运行,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渠道将不再保留。
延伸阅读:科技部、财政部解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新政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余晓洁、韩洁、吴晶晶)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即将发布实施。《方案》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具体依托专业机构来管理。
这是对我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的一次“大手术”。科技部科研条件和财务司司长张晓原和财政部科教文司司长赵路2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方案》作了全方位解读。
解决科技资源“碎片化” 更加聚焦国家目标
张晓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计划做出过重要贡献。但这些年,科技计划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很多重要领域亟需真正具有标志性、带动性,能够解决制约发展“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各部门多头管理,重复投入,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技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反映出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和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不相适应。
此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更加聚焦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
为创新驱动发展打破科技计划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赵路: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对科技,对财政,对国家意义重大。
科技计划涉及科技活动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活动——研究与发展部分,也就是说科技计划的钱是用于创新的钱。在人口红利减少,环境、资源压力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才能闯过中等收入陷阱,走出一条新型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张晓原:中央把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列为当前着力推进的改革任务,就是要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从体制机制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政府职能嬗变:往后退一步 往高站一层
赵路:《方案》有五大核心要点。
重构计划体系。明确各类科技计划功能、定位和边界。解决重复交叉、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科技计划的管理上,政府往后退一步,不再直接管项目;往高站一层,管宏观,管规划,管政策、管布局,管监督。
聚焦国家目标。国家科技计划要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包括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把有限的科技资源利用好。
创新实施方式。这项工作要围绕科学、公平、有效六个字。
提高资金效益。必须通过调科技计划结构、调布局、调组织实施方式,来激活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存量。
如何防止专业机构成为“二政府”,滋生新的权力寻租?
赵路: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而是将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上,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这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改革方向决定的。
我国本来就有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这样的专业项目管理机构,运转得不错。方案中提到还要组建若干专业机构。新组建的专业机构第一要有标准,有准入门槛有资质。第二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内外都要有好的治理方式监管方式。
张晓原:专业机构必须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目前先从改造政府部门下面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事业单位入手。大的方向是未来专业机构不是政府一手包办,而是促进市场化、社会化的发育。
政府从项目的具体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脱出来后,将重点管宏观,管规划,管政策,管布局,管监督。此外,政府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管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
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将优化整合
张晓原:《方案》出台后大家会看到很多亮点。比如,在五类计划中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就是《方案》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
当前,新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为此,将整合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以重点专项的方式,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使其中的基础前沿研发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加速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对创新下游的渗透和引领。
科学普及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启动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目前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将面临重大改革。
新的改革方案,将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
根据《方案》,在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革,是要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设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中央财政科技经费中公开竞争方式的财政科研计划将面临全面改革,重新优化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大类。
据了解,此次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实施。2014年,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先行组织部分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2016年,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基本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2017年,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运行,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渠道将不再保留。
延伸阅读:科技部、财政部解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新政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余晓洁、韩洁、吴晶晶)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即将发布实施。《方案》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具体依托专业机构来管理。
这是对我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的一次“大手术”。科技部科研条件和财务司司长张晓原和财政部科教文司司长赵路2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方案》作了全方位解读。
解决科技资源“碎片化” 更加聚焦国家目标
张晓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计划做出过重要贡献。但这些年,科技计划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很多重要领域亟需真正具有标志性、带动性,能够解决制约发展“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各部门多头管理,重复投入,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技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反映出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和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不相适应。
此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更加聚焦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
为创新驱动发展打破科技计划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赵路: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对科技,对财政,对国家意义重大。
科技计划涉及科技活动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活动——研究与发展部分,也就是说科技计划的钱是用于创新的钱。在人口红利减少,环境、资源压力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才能闯过中等收入陷阱,走出一条新型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张晓原:中央把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列为当前着力推进的改革任务,就是要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从体制机制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政府职能嬗变:往后退一步 往高站一层
赵路:《方案》有五大核心要点。
重构计划体系。明确各类科技计划功能、定位和边界。解决重复交叉、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科技计划的管理上,政府往后退一步,不再直接管项目;往高站一层,管宏观,管规划,管政策、管布局,管监督。
聚焦国家目标。国家科技计划要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包括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把有限的科技资源利用好。
创新实施方式。这项工作要围绕科学、公平、有效六个字。
提高资金效益。必须通过调科技计划结构、调布局、调组织实施方式,来激活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存量。
如何防止专业机构成为“二政府”,滋生新的权力寻租?
赵路: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而是将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上,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这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改革方向决定的。
我国本来就有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这样的专业项目管理机构,运转得不错。方案中提到还要组建若干专业机构。新组建的专业机构第一要有标准,有准入门槛有资质。第二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内外都要有好的治理方式监管方式。
张晓原:专业机构必须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目前先从改造政府部门下面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事业单位入手。大的方向是未来专业机构不是政府一手包办,而是促进市场化、社会化的发育。
政府从项目的具体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脱出来后,将重点管宏观,管规划,管政策,管布局,管监督。此外,政府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管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
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将优化整合
张晓原:《方案》出台后大家会看到很多亮点。比如,在五类计划中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就是《方案》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
当前,新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为此,将整合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以重点专项的方式,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使其中的基础前沿研发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加速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对创新下游的渗透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