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的Abdulkarim Sabo Mohanmmed、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孙延波教授和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危宏平研究员分别为我们介绍了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ESBL-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噬菌体ΦKAZ14、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裂解性噬菌体φKp-lyy15和分枝杆菌(mycobacteria)烈性噬菌体CASbig的分离和鉴定。这些噬菌体家族的新成员对制定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去控制这些以耐药性闻名的细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分离的噬菌体都适合于噬菌体疗法,来自俄罗斯I.I. MechnikovResearch Institute for Vaccines & Sera的VictorKrylov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如何筛选噬菌体和安全噬菌体疗法所需要的条件。
噬菌体与其寄主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对于噬菌体生物学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又是非常重要的。来自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Stephen T Abedon教授在他的综述中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噬菌体继发感染和治疗过程中区分的重要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阚飙研究员和樊粉霞副研究员,在其综述中总结了溶原性噬菌体 CTXΦ在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中的生存与扩散。众所周知,噬菌体的抵抗力和传染性在噬菌体疗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三峡大学的陈国华副教授就向我们介绍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BW25与其噬菌体Ф2之间相互作用的抗性与毒力变化。
最后,来自格鲁吉亚Eliava Institute of Bacteriophages的Mzia Kutateladze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该所在噬菌体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程池教授在其综述中概述了针对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
从噬菌体被发现至今已经100年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噬菌体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前抗生素时代。幸运的是,噬菌体疗法的出现正在拯救人类以避免倒退回前抗生素时代。这期专刊涵盖了“Phages and Therapy”研究的最主要的几个方向,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热点及方向,我们希望借此专刊推动“Phages and Therapy”领域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科学普及
Virologica Sinica《中国病毒学(英)》 出版“Phages and Therapy”噬菌体与治疗专刊
为了纪念噬菌体的发现100周年(Dr. Frederick Twort, “filterable lytic factor”, 1915-2015),《中国病毒学(英)》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危宏平研究员作为期刊特邀Editor,组织了噬菌体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综述、研究论文等15篇,集中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噬菌体在耐药性治疗上的应用前景。该专刊已于2015年2月正式出版。
在这期专刊中,有两篇研究论文是关于新发现的噬菌体研究。一篇是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魏云林教授,对一株冰川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低温噬菌体VMY22进行了分离及其特性研究。另一篇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从嗜碱芽胞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CGMCC 1.3604 (ATCC 27647)中鉴定出来的转座原噬菌体BalMu-1。这些研究表明了噬菌体的多样性,进一步的研究这些噬菌体将会发现更多新的生物学功能。
马来西亚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的Abdulkarim Sabo Mohanmmed、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孙延波教授和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危宏平研究员分别为我们介绍了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ESBL-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噬菌体ΦKAZ14、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裂解性噬菌体φKp-lyy15和分枝杆菌(mycobacteria)烈性噬菌体CASbig的分离和鉴定。这些噬菌体家族的新成员对制定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去控制这些以耐药性闻名的细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分离的噬菌体都适合于噬菌体疗法,来自俄罗斯I.I. Mechnikov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accines & Sera的Victor Krylov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如何筛选噬菌体和安全噬菌体疗法所需要的条件。
噬菌体与其寄主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对于噬菌体生物学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又是非常重要的。来自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Stephen T Abedon教授在他的综述中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噬菌体继发感染和治疗过程中区分的重要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阚飙研究员和樊粉霞副研究员,在其综述中总结了溶原性噬菌体 CTXΦ在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中的生存与扩散。众所周知,噬菌体的抵抗力和传染性在噬菌体疗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三峡大学的陈国华副教授就向我们介绍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BW25与其噬菌体Ф2之间相互作用的抗性与毒力变化。
除了以上有关噬菌体的研究外,近几年噬菌体表达的溶菌蛋白由于具有杀菌能力,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一般来讲,重组蛋白的结构比噬菌体更简单,因此重组的溶菌蛋白更易控制也更加适合成为治疗性药物。中国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的熊鸿燕教授的研究表明,重组的裂解酶gp17能够抑制E. coli 8401的生长。危宏平研究员也通过对噬菌体裂解酶PlySs2的分子解析发现,催化域和细胞壁结合域的有机组合决定其广谱裂解活性。美国New Horizons Diagnostic Corporation的执行总裁David Trudil则在其综述中总结了噬菌体细胞溶解酶早期的历史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最后,来自格鲁吉亚Eliava Institute of Bacteriophages的Mzia Kutateladze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该所在噬菌体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程池教授在其综述中概述了针对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
从噬菌体被发现至今已经100年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噬菌体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前抗生素时代。幸运的是,噬菌体疗法的出现正在拯救人类以避免倒退回前抗生素时代。这期专刊涵盖了“Phages and Therapy”研究的最主要的几个方向,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热点及方向,我们希望借此专刊推动“Phages and Therapy”领域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欢迎访问期刊网站:
http://www.virosin.org/EN/volumn/volumn_1331.shtml
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12250/30/1